668座城市產生的8000萬噸生活垃圾中,有30%是包裝廢棄物,即每年產生約2400萬噸包裝廢棄物;
2008年,我國耕地面積18.3億畝,而垃圾堆侵占的總面積已達75萬畝,相當于每萬畝耕地就有3.75畝用來堆放垃圾;
整個包裝行業的平均回收率僅為20%。80%的包裝廢棄物與生活垃圾一道被送往填埋場填埋;
每年全國包裝廢棄物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及可利用而未利用的廢棄資源價值達300億元……
看到這些數字,您或許會對今年4月1日正式實施的一項強制性國家標準———《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GB23350-2009)抱有希望。多年致力于推廣綠色環保包裝,并為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出謀劃策的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標準的實施,不僅意味著從4月1日起,在我國生產、銷售、使用的食品和化妝品包裝將進行一輪“瘦身”,也標志著我國的循環經濟發展已進入到一個全面推進階段。將其視為我國建設低碳經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行動也不為過。
在我國,過度包裝的“經典案例”當屬月餅。曾幾何時,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天價月餅”、“豪華禮盒”不斷推陳出新,不僅使傳統佳節變了味道,豪華包裝廢棄后更是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
限制過度包裝便從月餅“開刀”。2005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與國家標準委發布了月餅國家強制性標準,規定月餅包裝要選擇可降解或易回收,符合安全、衛生、環保要求的材料,并對其包裝成本、單粒包裝的空位占單粒總體容積的比例、單粒包裝與外盒包裝內壁距離等作了規定。董金獅認為,該標準的實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場上的‘天價月餅’已基本不見蹤影。但其他商品,尤其是食品與化妝品的過度包裝問題,也漸漸凸顯出來。”
為解決我國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間的矛盾,2009年1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循環經濟促進法》。有專家指出:“該法只是一部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法,如不能設立詳細的規章與其銜接,難言其可監督性與可執行性。”
董金獅認為,《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GB23350-2009)的頒布實施,正是我國為將《循環經濟促進法》落在實處所進行的重要嘗試。
據董金獅介紹,上述標準對于飲料、酒、糕點、糧食、保健品、化妝品及其他食品的包裝空隙率、成本及層數都分別做出了明確的限制說明:包裝層數統一要求不可超過3層,糧食的包裝不得超過2層;除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的總和不應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20%;包裝最高空隙率不得超過60%。
其中商品銷售價格的核定以商品制造商與銷售商簽訂的合同銷售價格或以該商品的市場正常銷售價格計算;由于商品種類的不同,空隙率的要求略有不同,如飲料和酒的最大空隙率為55%,糕點的最大空隙率為60%,化妝品的最大空隙率為50%,糧食的最大空隙率為10%等,但是所有食品和化妝品包裝的最高空隙率不得超過60%。